温兴生与学生畅谈“大国崛起”——记本学期《当代中国》第一讲

时间:2017-03-01浏览:712

   

     (通讯员 代保平 摄影 陶慧)223日晚上630分上课铃声响起,校党委书记温兴生走上了教5111的讲台,这已经是他第二次给学生讲述《当代中国》第一课了。这次他讲述的主题是“大国崛起——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两个百年目标”:国情与校情

   “我想问问在座的同学们,和我们国家百年目标对应的经院发展目标是什么?” 温兴生这样的开场令学生始料未及,大家七嘴八舌的抢答中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有少量学生回答了“高水平财经类大学”。在现场的学校办公室主任王平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国家两个百年目标下,我们经院也有自己对应的目标,在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学校“十三五”期间要实现 “升级、进位、奠基” 的总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学校的目标是要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温兴生从校情切入国情,把经院梦融入中国梦的独特视角开始了本次授课。

  “定位—定标—定法”:国情、奋斗目标与国策的逻辑关系

   温兴生在对“大国崛起——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解题时指出,一个国家首先需要搞清楚自己的国情,才能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最终决定要用什么方法去实现这一目标,这实际上是一个“定位——定标——定法”的过程。长年在行政岗位上工作的温兴生用最简单的工作规律来阐释了国情、奋斗目标与国策之间的逻辑关系。他指出当代中国的奋斗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他认为:“这一切的起点就是要搞清楚我们国家目前所处方位,也就是我们现实的国情和发展态势”。

  “三个前所未有”:当代中国的发展态势

   对于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温兴生首先从中国与世界的横向比较来看。他认为我们 “不能妄自菲薄”。对于中国的发展态势,他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学生眼中的温兴生老师是一个“数据控”,他指出改革开放38年以来,中国拥有了如下头衔: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30多年以来中国有共计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人均国民总收入增至约8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为15%左右。除此外,中国近几年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30%,成为全球经济第一增长引擎。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2016年,中国经济的增速达到了6.7%,超过印度重回主要经济体增速第一位,这非常不容易。“怎样看待中国的能力和信心?”,教学团队成员叶晓东、丁银河、代保平以自己的理解参与了课堂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三个没有变”:当代中国的国情实际

   随后,温兴生又从中国自身历史与现实的纵向来解读我们的国情,“不能妄自尊大”。无论是十八大报告还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的“七一”讲话,都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他认为“三个没有变”以发展阶段论为基础、主要矛盾为核心、国际地位为背景形成了一个认知我国现阶段发展国情三个维度,揭示了当代中国的国情实际。他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我们不能只看取得成绩的总量而不看人均量,不能只看人民群众的生存型需求而不看发展型需求,不能在西方国家要求中国 “摘去发展中国家”帽子的“捧杀”中迷失自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总路线不动摇?”同学们的精彩回答,得到了温兴生的表扬和肯定。

  “领导力+定力+魄力+动力”:当代中国继续前行的关键

   如何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上继续前行是温兴生最后解答的一个问题。他对“逆袭”上位的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政治品格和能力与习近平总书记进行比较,给学生们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中美两种政治制度下领导人的能力与执政党的战略定力存在差距。在温兴生看来,中国继续向前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和战略定力。一是继续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二是中国必须要继续坚持三十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刻不能动摇。其次,他指出我们必须要有“天下主义”的胸怀,积极倡导中国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对外开放,在国际事务中追求合作共赢,要有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化的魄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最后,温兴生引用《大学》名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唯有“永不停歇的改革”才是中国继续前行的动力。

  “他给我们认识国情提供了多重视角”:学生如是说

   来自电嵌Q1401班的马尤玥在课后谈起她的感受:“我们95后大学生是在听故事,‘读图’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缺乏‘理论情结’,国情对于我们互联网和市场经济下成长的一代人来说,有点‘扑朔迷离’,但是今天温老师用小道理讲大时代的故事,用纵横坐标思维给我们认识‘大国崛起’提供了多重视角”。

   《当代中国》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去年开设的一门新的通识选修课,该课程贴近当代中国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行“一课多师”、“多师同堂”的全新教学模式,以柔和的方式给95后学生讲述中国道理。该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新育人模式的一种探索,自去年开课不久便引来媒体关注,湖北省门户网站荆楚网曾报道了我校党委书记温兴生的授课情况。前不久,该课程作为湖北经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由湖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