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闫帅博士讲述“摆脱贫困与共享发展” ——记《当代中国》第八讲

时间:2017-04-18浏览:1051

                        学生通讯员 周秀云

2017 413日,天气晴好,月朗星稀,今晚630在教5111《当代中国》将揭晓第八讲主讲老师的神秘面纱。有“华科名嘴”和《当代中国 》“颜值担当”之称的闫帅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摆脱贫困与共享发展”。

                           谈“贫困”

闫帅老师的开场是以一个简单的小调查开始的——“各位同学今天吃饭花了多少钱?”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反应惊人的一致,呼声最高的是20元,闫帅老师紧接着就回答道:“那大家都不属于贫困人口了,至于原因我们稍后揭晓。”在此处闫老师埋下了伏笔。闫老师认为贫困是世界发展的顽疾。的确,足寒伤心,民寒伤国,通过世界粮食自给率地图来看,贫困的形势仍然严峻。通过全国夜晚的灯光图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各个省份各个地区的发展差距,由此可以得出贫困也是中国发展的问题。

闫老师特别强调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根据世界银行有关贫困的描述——饥饿、没有栖息之地、缺衣少药、缺少知识、失业、缺少清洁的饮用水、权利和自由的丧失等可以印证这点。在此处闫老师特别提到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没有解决温饱,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贫困,绝对贫困是可以消除的;相对贫困又称为低收入贫困,只要收入有差异,相对贫困就会长期存在。就恩格尔系数和绝对贫困的衡量来讲,闫老师以杨白劳家里的恩格尔系数为例:(2斤面/2斤面+2尺红头绳)*100%超过了60%,属于绝对贫困。

谈到贫困线时,闫老师将中国的贫困线每年人均纯收入2350元和以2015年世界银行的每人每天生活消费1.9美元作对比,提出“中国的贫困线是否太低?”的问题,经同学们热烈讨论之后得出了“不能只关注数字,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换成实物,用购买力做对比才合理”的结论。得到了闫老师的赞扬,他接着讲到“那我们如何才能算是真正帮助到穷人?”

一位同学立马反应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另一位同学补充到“关注教育扶贫,鼓励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大家经过热议不休,闫老师对贫困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首先是个人或者家庭的原因——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第二点是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的原因。第三点是政策原因,比如说:政策的偏差“大跃进”导致浮夸风盛行。最后是低增长贫困和增长性贫困,增长在效率而无公平。

至于为什么要帮助穷人,闫老师认为是综合因素使然。帮助穷人是社会共同体和社会分工的要求和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则,在不知身份的无知之幕原则以及维持社会稳定的需要。扶贫的主体主要是市场、政府和社会协同合作,在是否要给乞丐金钱的问题上,闫老师建议我们都要做社会最柔软的一部分,毕竟自己微小的付出可能会帮助到别人。

                        析“精准扶贫”

闫帅老师指出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呈显性化,致贫原因复杂化,扶贫对象松散化是当前中国贫困的新形势。在市场化改革的今天贫富差距的扩大在加重了中国贫困的严峻形势的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安徽池州群体性的泄愤事件正是印证了这点。在长期扶贫的斗争中,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仍然较低,基于长期扶贫是粗放式扶贫,人情扶贫和扶贫靶向不明的情况下进行精准扶贫是必然要求。

精准扶贫是2013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调研时提出的。精准扶贫包括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精准识别是解决来扶谁的问题,精准扶持是解决扶什么的问题,精准管理是解决怎么扶的问题,精准考核是解决谁来扶的问题。目前精准扶贫已取得了显著成果:河北望都县的“农村电箱+农村金融”、广东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湖北恩施龙凤镇的异地搬迁等等。

在讨论问题阶段闫老师由吕梁山区柳家山区贫困现状导入了“假如你是你们村的村长干部,你将如何做到本村的精准扶贫?”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之后提出了“多种行业,多业发展。比如说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主业和副业齐抓。”另一个小组说到“关注贫困人口思想转变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闫老师非常支持同学们的想法,他说到:贫困是历史、政治、经济的原因共同造成的,它集中表现为社会问题。从现在开始我倡议每位同学关注扶贫,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愿每位同学都助力贫困事业。”

在闫老师的精彩讲述中,同学们对贫困和精准扶贫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在同学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当代中国》第八讲完美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