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红梅)5月8上午,第3次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论坛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和腾讯会议同步举行,我院马原学科团队在线参加了此次会议。该会议由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由开幕式、主旨发言和闭幕式三部分组成,历时3个多小时。
梁树发、陈学明、张占斌、颜晓峰、辛向阳、钟明华、陈金龙、刘同舫、陈曙光、周丹、陈联俊、李双套等专家学者做主旨发言,就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主题、多重维度、当代意义、实践路径、未来前景、研究方法,以及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的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解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热烈的探讨。主要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根本区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是指21世纪的所有马克思主义,而是指21世纪有引领作用、有主干地位、对世界问题和人类问题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第二,理解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把握三个维度,即拨开历史迷雾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正本清源的历史维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型野蛮性来厘清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的实践维度、抓住时代机遇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未来维度;第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日益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方位、发展理念、实现路径和任务方向。因此,保护生产力、摆脱贫困社会主义的困域,牢牢把握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实实在在的国情,是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第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社会主义和中国双重性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应发挥政治和经济的双重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这些现代化归根结底都是人类美好生活的需要;第五,厘清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关系,是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应面向中国传统文化、找准价值目标,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学术资源,这样才能构建面向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第六,基于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文明的四种言说方式,马克思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将文明置于“活动”、“历史”、“进程”中理解,表达了对新文明的期待。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现代化道路所生成的文明形态,既回应了马克思的新文明期待,又回应了资本主义文明的错误言说方式。
此次研讨会专家云集、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为我们正确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全新的视角,也为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明确时代课题、讴歌时代使命,从而产出符合人民和时代的科研成果指明了方向。会后,马原学科团队还就2022年团队任务进行了下达和分配,针对每位成员的具体情况初步制定了任务完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