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阿部泰记来校讲述中国通俗文艺的社会教育功能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5-29

    本网讯(记者 陈峥嵘 通讯员 朱静)3月25日下午,日本汉学家、山口国立大学博士生导师阿部泰记教授应我系邀请,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三号报告厅为我校学子作题为 “通俗文艺的社会教育功能”的专题讲座。

    已过花甲之年的阿部泰记教授首先用熟练的中文向在场学子介绍了自己与中国和中国通俗文化的“缘分”。1983年,他首次来到中国,后又到过安徽、湖南、河南、湖北等地调查研究中国通俗文艺。阿部教授告诉现场学生,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中国通俗小说是明代的《金瓶梅》。他很喜欢白话文学,并强调说:“通俗文艺的概念不是听的,而是看的。”阿部教授介绍说,文艺有娱乐、教育、赞美、劝诫、讽刺、疾恶等功能。他列举了白居易《新乐府》的“诗歌已发意志”、王守仁的“以戏曲感激良知”、余治的“以歌谣、院本、平话化民成俗”、南赣“以乡约保持社会秩序”等通俗文艺的社会教育功能。

    阿布教授对中国通俗文艺了解较多,为现场学生讲“大舜耕田”的故事。他说,“乡约”中的“讲”为“说”,“宣”为“唱”,并即兴唱起文中的“宣”的部分,以此告诉学生讲唱文学通过这种宣讲方式教育是最有效果的。他在现场即兴演唱的台湾歌曲《酒干倘卖无》更是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讲到湖北之行时,教授说自己对湖北方言很感兴趣,还着重介绍了他的湖北汉川之行——寻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川善书”。阿部泰记说,汉川善书以两人对唱的戏曲形式辅助乡约的践行。此外,他还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贵州的诺德仲与豹精、中国台湾的布袋戏、日本的提线木偶戏、湖北黄陂的地方文艺湖北大鼓等各具风格的通俗文艺形式,深动地阐明了东亚各国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联系。

    讲座最后,我校柔性引进教授、社会科学系主任、湖北民间艺术家副主席、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桂胜教授总结说:“阿部教授是以外国人的眼光看中国通俗文艺对社会教化的作用,发掘了社会的真善美。我们要学习教授做学问的精神,做到精致、精深、精专,把社会生活实践研究的‘无字之书’和图书资料的‘有字之书’结合起来,严谨学术风气。”

    讲座后,副校长梁前德、社会科学系主任桂胜、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何慧刚等与阿部泰记教授亲切座谈,商议校际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