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的第一课 温兴生给学生讲《当代中国》第一课侧记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16-09-09

                                                                         通讯员  代保平 

温兴生讲授《当代中国》(摄影 陶慧)

       国服Q1341班的阮钰叶同学当天下午早早就到了教室,她大学时代最后的一门选修课——《当代中国》的第一课即将开讲。从同学那里获悉,今天这个课堂将迎来一位特殊的老师——校党委书记温兴生。阮钰叶想,我应该叫他温老师。


  9月8日下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叶晓东博士对课程简短介绍过后,温兴生在同学们好奇目光的注视下走上了教2—111的讲台,给100多名学生讲授《当代中国》的第一课——《探索与创新:社会主义道路六十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中国关注


  “今年暑假我受我的母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邀请,给他们商学院做了一场六个小时的报告,报告题目为《中国的政治架构、管理体系以及政策走向》”。温兴生开篇以在新加坡讲学的亲身感受给学生们介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计划培训两万名“中国通”,这些“中国通”们在新加坡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大多都会来到中国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中国社会近些年的巨大变化。他们的目的很简单,要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做生意,就必须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现状。《当代中国》的第一课在温老师朴实、真切的话语中拉开了帷幕。


中国道路: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认识今天的中国道路,我们必须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时空中进行考察”。温兴生讲道,人类历史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一种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模式,后一模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其代表者是前苏联,而九十年代后,其代表者则是中国。中国道路跨越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这条道路,习总书记今年“七一讲话”的论述做了非常精辟的论断。即“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当代中国的梦想、旗手、道路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马云的成功经验也被温老师作为鲜活的案例引入课堂。他认为阿里巴巴的成功就在于有梦想、有追求、有敢闯敢干的旗手、有坚定的发展方向与道路。当代中国也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实现这一梦想的旗手就是88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而这条道路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温老师在娓娓道来中,从宏大的理论视野、学生熟悉的成功企业案例切入到了此次授课内容的重点——中国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六十年:三次革命 三个阶段


  “对于我们经院学生,我更想从经济体制的变革来看这一条道路选择”。温兴生用“三次革命、三个阶段”来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他认为,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经济阶段。关于这个阶段的经济纲领、经济形态、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存在的困难及我们探索的经验,温老师都做了详实的介绍。第二个阶段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进入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阶段。他指出到1956年底,我们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体制基础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从而重塑了社会经济的微观行为主体,宣告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终结。这一阶段社会主义体现了高积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取得了一些成就。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地区和产业的发展失衡、农轻重关系失调、“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等。第三个阶段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建立和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阶段。温兴生认为,这一阶段,我们在五个方面取得了重大实践突破,即积极对外开放、告别不均衡发展、激活微观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以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我们实践取得的成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发展理论的飞跃。


从“差等生”到贡献者


  “贫困人口的减少、贫困发生率的下降最能展示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成就”。温兴生从“差等生”到贡献者的“中国形象”蜕变出发,列举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六十年在六个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即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结构的协调性逐步增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跨越式发展、对外开放成就举世公认、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在授课内容的最后,温老师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逻辑关系结尾,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直面学生:北欧模式值得羡慕吗?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跨过长期执政党七十年的“陷阱”魔咒?


  在专题内容讲述后的互动交流中,温老师回答了学生的两个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能建成像北欧国家那样的高福利社会、高幸福感指数的国家吗?”温老师说:“北欧国家发展取得的成就有其特殊性,人口较少,资源丰富,历史包袱小,社会发展的起点较高。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所不具备的,今天我们与他们还不在一个发展水平层次。这个我们必须要承认,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另外,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我们学不了北欧模式,最好的道路就是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我坚信随着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我们的人民也能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跨过长期执政党七十年的“陷阱”?温兴生解答:“陷阱论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论调,是宿命论,我不认同这个提法。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很警醒。比如建党九十周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就提到了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即我们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党还面临着四大风险,即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风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道路的主角,我们必须要在新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我们就能走过一个又一个所谓的“陷阱”。


  温老师的专题讲座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Q1341班的陈楝同学课后表示:“这门课极富创新,极有特色,极具兴趣,这是门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课,这门《当代中国》的开篇讲述中国的发展之路,不拘泥于书本,互动教学,让人深思,予人启迪,我想这就是我们九零后所需要的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课。”


  《当代中国》选修课今年9月首次开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我校和湖北省委党校合作共建协议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旨在将当代中国话语、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关注点进行深度融合,将全球态势下的中国重大战略举措引入课程,从政治、经济、外交、历史、文化、社会、军事、科技等多专题、多维度阐述当代“中国话语”与“中国图像”。课程内容力求契合九零后青年学生的需求,探索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大国国民价值观,树立学生对当代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