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东、代保平参加“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16-10-20

通讯员 代保平

时逢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为缅怀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历史功勋,凸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湖北·武汉篇的历史底蕴,在教育部和武汉市台办的指导与支持下,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武汉市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和三峡大学协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和台湾研究所承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于20161018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原楼七楼会议室举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汪大华先生、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办公室主任陈明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张中华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海峡两岸的一百多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我院叶晓东副教授和代保平博士应邀参加了会议。两位学者向会议提交了共同撰写的题为《有条件的援助:孙中山“西北军事计划”再考察》的论文,并在学者论坛的第一场作了发言。


                      叶晓东副教授在论坛发言


该论文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丛书》的档案资料为主,结合《蒋介石日记》和《蒋介石年谱(1887-1926)》的相关记载,以19229月至192311月双方就在中国西北展开军事合作交涉的史料进行梳理,进而探析孙中山与苏联(苏俄)之间的关系。论文指出:“西北军事计划”是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谋求获得苏联(苏俄)军事援助,在中国西部或北部建立根据地进而推翻直系军阀主导的北京政府的一次努力。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蒋介石在莫斯科就此计划与苏联方面多次交涉无果而终。该文认为“西北军事计划”流产的原因在于:第一,孙中山只是苏联对华政策中的棋子之一,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力下降,处于低落的国民党不可能得到苏联的完全信任;第二,鉴于孙中山屡次军事冒险的失败,苏联对于“西北军事计划”顾虑重重;第三,在苏联促成国共合作中,孙中山与苏联对于中国革命的理念始终存在间隙,同时共产国际驻华代表对孙中山较低的革命形象评价也导致苏联最终没有支持这一计划。论文最后指出:苏联始终强调对孙中山的援助是一种有附加条件的援助,其目的是为了追求苏联的国家利益最大化。一年后,苏联对在西北的冯玉祥的国民军展开大规模的援助,或许可以视为苏联版本的“西北军事计划”。

我院两位与会教师认为,此次学术会议收录的论文议题丰富,学者们的发言精彩纷呈,会议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孙中山思想体系、政治实践的认识,有助于加强两岸学者之间的了解与交流。关于孙中山的研究必将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