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8月)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1-08-31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黄峰探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耗散结构运行机理及其路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并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其运动、演化有着客观的内在结构机理。在实践运演中,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具有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性、内在的非线性作用和存在涨落,清晰标示并充分确证了其运动演化的耗散结构。这一结构机理通过思想品德运动的动力来源、内部运行的非线性作用机制及新的思想品德有序状态不断形成、跃升得以反映和呈现。要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耗散结构机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合力和效力,积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优化、提质增效。

 

 浙江大学代玉启等认为讲故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呈现方式,指出随着人们对故事、话语、叙事的关注,对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渴求,讲故事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野,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呈现方式。讲故事能够拉近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语言距离、提升话语契合度;拉近理解距离,提高价值认同感;拉近时空距离,增强时空体验感。讲故事的构成要素包括故事(人物、事件)和叙述(话语、视角)。优化讲故事的策略,需要注意通俗化与学理化相结合、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故事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协同讲述。

 

 东北师范大学任志峰研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守正创新,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现代化事件,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明确了历史方位、拓展了世界视野、提升了价值自信。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守正创新,需要紧紧抓住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开启新人类文明类型三条相互连接的时间轴线,着力研究和破解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的本质联系、如何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处理‘中国认识’和‘认识中国’的关系三个重要课题。为此,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厚植理论根基,围绕实践和科学两大取向推动范式创新,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境遇强化文明自觉。

 

  二、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了理论解读,指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一个标志性理论创新成果,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对于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发挥党的坚强领导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内涵,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有其浓厚历史底蕴和深刻理论内容。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活水源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根红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亮底色。要正确处理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既要看到前者是更高地位、更高程度的概念,又要注意发挥红船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体现所具有的象征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曹景文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了科学概括。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的起始环节,又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展的逻辑起点。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方面有机统一于党的初心使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对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讲好红色故事、弘扬光荣传统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津大学颜晓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明特质、系统逻辑和强党功能,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创造了气壮山河的历史伟业,形成了感天动地的伟大精神,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结晶,是党的思想理论、性质宗旨、优良传统的鲜明体现,是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的精神源泉,彰显了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其共同根源,与党的历史共生同行,有层次、分类别、成体系,展现为系统的逻辑体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建设强大政党的精神引领,提供了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滋养。

 

 武汉大学丁俊萍研究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指出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四个层面各有其特定的内容指向,但又相互联系,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属于思想信仰层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指导思想和最终奋斗目标的不变遵循,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属于政治行动层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历史责任的庄严承诺,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属于品格风貌层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信仰信念使命而奋斗的英雄气概,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属于道德情怀层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党为民尽责奉献的价值追求,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底色。从整体上来说,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们在创造建党伟业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精神风貌、崇高情怀、价值追求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强大精神支柱。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刘丙元研究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黏性问题,提出只有增强教学的黏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才会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进而对学生产生持久影响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黏性必须坚持教育效益优先,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合乎教育期待的学生兴趣出发、最终促成真正的学习行为。而通过教学设计突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内容嵌入学生生活,体现理论应用价值;教学过程渗透情感表达,使学生产生共情心;教学方式引入故事,使学生津津乐道;教学要展现教师的智慧,示范思想和道德魅力等是黏性教学设计的有益路径。

 

 兰州大学蔡文成等研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践行大思政理念的重要平台,凸显课堂小思政走向社会生活大思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科学化、创新性发展,应厘清实践教学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各种教学关系失和的问题根源、提供协调各种教学关系的思路借鉴。要坚持从教学目标审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耦合关系,从教学内容思考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合关系,从教学过程考察主导性和主体性的联合关系,从教学方法认识规范性和创新性的融合关系,从教学效果反思实效性和长效性的结合关系。

 

 上海海洋大学董玉来研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阶梯课堂”教学改革问题,提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彰显教学活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须与时俱进深化教学改革。阶梯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统编教材为基本遵循,把教学内容梳理为基本理论热点难点和核心问题三个模块,然后集聚社会及高校优势资源,创新课堂组织形式,采用哲社专家进课堂进网络讲授基本理论易班线上线下互动讨论热点难点和超级大课堂面对面解决核心问题三个模块阶梯联动方式进行教学,并配以主观努力度知识积累度和行为实践度的阶梯联动模块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最终实现步步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