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1年第二、三季)党史党建研究动态(8月)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1-08-31

在建党百年之际,党史人物研究仍是学界的一大热点,对领袖人物的研究是重点,毛泽东作为全党的领袖自然是首选。

金民卿在《建党时期毛泽东的身份转变和思想特点》(《毛泽东思想研究》2021年第2)中认为,建党时期毛泽东个人身份的根本性变革,表现为在思想上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回答中国具体问题;在政治上成为先进的共产党员和党的地方领导人,积极创建和领导党团组织,初步形成党的建设的早期经验;在实践上成为坚定的职业革命家,积极开展湖南工人运动,初步形成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他忠诚践行科学理论和中央决策,根据具体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初步形成了党性和个性辩证统一,而以党性为核心的实践与理论的辩证统一,以实践为中心的思想与现实辩证统一,和以现实为根基的思想特点,这对其日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李静森、朱立博发表《延安时期毛泽东劳动能力思想的基本架构及其现代意义》(《西北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为,延安时期毛泽东劳动能力思想呈现出清晰的关于理想、人格、追求的哲学表现。他从世界唯物主义出发所建立的劳动道德本体论,在根本上去除了传统知识分子文化中劳动观念。王丽胜发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毛泽东哲学研究》(《哲学动态》,20214月)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构建中国知识体系,尤其是哲学思想体系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综观学术界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阶级斗争、实践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现代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等方式。本文作者提出: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于中国本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的哲学研究范式影响了中国当代知识构造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哲学范式。陈方志、蒋建龙发表《毛泽东口述史料研究综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年第3)认为,对毛泽东口述史料的校勘、整理和研究工作,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口述史料是对第一手档案文献的重要补充,不仅是研究毛泽东生平思想和研究中共党史、人民军队史不可或缺的原料库,而且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要加以高度重视。

党的建设也是近期的热点。刘小慧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认识——以毛泽东三篇经典著作为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3期)认为,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通过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新阶段》等,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性成果,成为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指导思想。龚群在《论共产党人的修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3期)认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部创造性的全面系统地阐述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著作,刘少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信念修养、人格修养、作风修养和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讨共产党人的修养,将马克思主义者在修养方面的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至今仍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今后长期研究的课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这几个月来,学界发表的重要文章有: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发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探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3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回答了时代之问,提出了最新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理论逻辑是一个具有结论权威性、体系完整性、结构开放性的基本框架,具有整体性、体系性、创造性的特点。江畅发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传统爱民观念的弘扬与超越》(《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13)认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已经成当代中国重大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根基和底蕴,是对传统文化中的民为邦本、以民为本、民胞物与观念的传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思想,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爱民观念的创造性转化。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建设,包括国际社会建设方面的成就,是近期党史研究的新领域。黄蜂、郭雅欣发表《在革命斗争中推进社会建设》(《社会治理》20219期)认为,在民主主义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人民展开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战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战争,因此,党的领导需要根据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发展,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妇女解放、社会保障等关乎民众生产生活的社会建设工作。在满足广大人民革命群众诉求的同时,才能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战争的积极性。朱佳木发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对初心的不渝坚守》(《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5期)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之所以历经风雨,生机蓬勃,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初心的不渝坚守。正因为我们党具有并坚持为国为民的初心,所以对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和仁人志士就有极强的吸引力,而且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众志成城,无坚不摧,不断更新。陈金龙发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话语建构》(《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3期)认为,从历史话语建构来看,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有四种表述方式,即历史间隔、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经验表述,建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话语,对于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规划未来历史走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何志鹏发表《中国共产党全球秩序理念的百年演进》(《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4期》)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中国社会全方位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建构国际关系,积极参与世界思想文化领域建设,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国内革命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参与世界秩序建构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