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研究相关前沿问题(7月)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1-09-30

      202136,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提出全新的大思政课育人理念,强调要善用抗疫这堂“大思政课”,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此后,学术界围绕着“大思政”展开了集中而富有成效的研究。相关研究内容主要有:

     一、“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

      南京理工大学季卫兵认为,“大思政课”之“大”,内核在于其遵循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价值逻辑和实践规律,通过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促进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进而实现课程内容的入脑入心入行。在内容上体现课本与现实相结合。在场域上体现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在功能上体现引领与内化相结合。

      武汉大学沈壮海认为,“大思政课”绝不是课堂之大。再大规模的课堂,放到广袤的天地之间,都不能称其为大。我们理解“大思政课”丰富内涵之时,一定要看到宏大的时代,看到鲜活的实践,看到生动的现实。

      上海交通大学史洪波认为,“大思政课”之大,不在于学生人数之多,不在于授课场所之广,也不在于授课教师之名,而在于教师是否自觉把宏大的时代、鲜活的实践和生动的现实这三重核心要义融入思政课教学。

      西南大学吴艳东认为,从战略层面,指要以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视野来审视思政课之“大用”;从战术层面,指要以凝聚更大的合力、实施更大的资源整合等“大术”来办好思政课。只有对思政课的“大用”有高度自觉的体认,才有以更大力度的创新举措善用“大术”的内生动力。反过来,只有不断地在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用各种实招硬招等“大术”,新时代思政课之“大用”才能充分彰显不断实现。

      中国人民大学秦宣认为,落实“大思政课”理念,讲好“大思政课”,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对思政课之“大”有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要立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要面向青少年学生这个大群体。

      西安交通大学朱旭认为,“大思政课”理念遵循“铸魂育人”的价值导向,注重“社会即课堂”的现实观照,强调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结合的全球视野,倡导构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新格局,要求思政课堂更加富有活力和魅力。

    二、“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

      山东大学张士海指出,“大思政课”建设具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为重点的“四史”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百年历史大课堂,要加强当代青年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社会实践大课堂,要引导当代青年深切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创新理论大课堂,要运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头脑。新时代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办成再现百年伟业的历史大课、彰显中国奇迹的实践大课、阐释中国之治的理论大课,由此推进“大思政课”在新时代的发展。

      浙江大学李济沅指出,“大思政课”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域,其丰富内涵彰显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场域延展、育人载体拓新以及育人实践协同等方面,其内在逻辑辩证统一于时空耦合、价值契合和意义聚合三个向度。

      山东大学万成指出,“大思政课”在共性和个性的交叠共生中显扬针对性,在能动与受动的平衡统一中生发亲和力,在时间与空间的融合互构中涵育感染力,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中确证实效性,进而塑造了思政课教学中人的同异并显、自主张扬、多维嵌入和知行耦合。

      南京理工大学季红兵指出,善用“大思政课”对办好思政课提出了新期待,要求思政课在促进“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同步提升,更好发挥其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中的关键作用。要求思政课更加富有活力。要求思政课更加保持张力。要求思政课更加充满魅力。要求思政课更加凝成合力。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向宇婷指出,讲好“大思政课”,我们必须学史励志把握大历史、启智润心讲好大理论、知行统一贯通大实践,打造理论和实际结合、历史和现实贯通的“大思政课”育人大工程,形成至善成美的“大思政课”育人大格局。

    三、“大思政课”的基本原则

      武汉大学项久雨指出,社会大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汲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空间领域。作为塑造、引领群体社会意识的实践活动,社会属性和实践属性内嵌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因而“走入社会”“走入实践”也就成为其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准则。

      浙江大学李济沅指出,在“大思政课”的实践过程中,有必要确立在内容层面注重现实昭示与理论阐释相统一、在载体层面注重显性激发与隐性浸润相统一、在方法层面注重直接灌输与思想启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中国人民大学齐鹏飞指出,跟现实结合起来讲好“大思政课”,既要做到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跟现实结合起来讲好“大思政课”,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大思政课”的实践方略

      南京理工大学季卫兵指出,善用“大思政课”是一道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效能的必答题,必须突破传统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施教定式的窠臼,敢于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识变、应变、求变,聚焦课程创优、教法创优、师资创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政课建设探新路、见成效、开新局。以大视野持续优化课程体系。以大变革持续优化教学方法。以大格局持续优化师资队伍。

      清华大学向波涛指出,要树立宽广视野,讲清说透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要扩大课堂范围,结合生动实践讲好思政课。要拓展教育资源,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

      首都体育学院魏军结合抗疫斗争指出,善用抗疫斗争中蕴藏的教育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形式。做好与疫情相关的理论研究和解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将抗疫的鲜活案例融入教学,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围绕抗疫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在将抗疫斗争融入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现象与根源相结合的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与解读,以发展变化、联系整体、客观全面的观点正确认识问题。加强思想引领、只是引领、舆论引领,强化思政课育人功能。

      南京理工大学王青青指出,在新时代善用“大思政课”,应当深刻把握“大思政课”蕴含的核心要素,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在施教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保障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力,不断增强“大思政”的铸魂育人效能。

      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指出,讲好“大思政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青少年学生认知特点,在“善用”上出实招、求实效。在全社会形成合力。不断完善思政课体制机制。善于全过程相互衔接。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把思政课融入火热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团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