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人杰——李汉俊

发布者:马克思学院发布时间:2016-03-22

 马克思主义学院  介江岭

在近现代中国史上,湖北涌现出一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汉俊即为其中不容忽视的一员。

李汉俊,原名书诗,号汉俊,湖北潜江县人。他天资聪慧,12岁东渡日本求学,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在大学期间,他结识了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受之影响,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李汉俊在学习中认识到,中国不能仅仅从物质经济上求强求富,而是要先打破“如铁似茧重重包围”的思想观念,因此他热心于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择取方向时候的指南针,我们只要有了这个指南针,我们就可以随时施设,应机修正,不止于死守盲撞了。”

1918年,李汉俊学成归国,带回不少英、德、日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报刊。怀着救国的热忱,他来到上海,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他通晓德、日、英、法四国语言,因此他的马克思主义翻译水平在当时是出类拔萃的。后来,身为国家领导人的董必武回忆说:“当时社会上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日本的合作运动等,各种主义在头脑里打仗。李汉俊来了,把头绪理出来了,说要搞俄国的马克思主义。”

身处上海的李汉俊不忘湖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发展,他对湖北党组织的初建有关键作用。1920年初,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派代表维经斯基来华,李汉俊和陈独秀、李大钊一起与他会谈,决定筹建中国共产党。他们先是在5月份组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然后在8月份,组建了共产主义小组,推选陈独秀为书记,并决定由李汉俊负责联络各地的共产主义者。于是,李汉俊写信给在湖北的董必武,要他在武汉筹备党组织。董必武接到信后,立即与陈潭秋等谋划。1920年秋,湖北的党组织在武昌抚院街的董宅成立了。到了年底,接替陈独秀任党的代理书记的李汉俊在回乡途中,还特意在董必武的家中停留,为湖北的党组织深入讲解了唯物史观。

到了1921年春,包括湖北在内,各地已经纷纷组建了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成熟了,李汉俊和陈独秀等开始组织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份,党的一大会议如期举行。但一大召开前,李汉俊就对陈独秀独断专行的作风表示不满,一大召开后,他与陈独秀的政见分歧越来越大。于是,在1922年,32岁的李汉俊离开上海,回到了武汉。

回到武汉的李汉俊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湖北的传播。他在大学执教,利用讲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站在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他讲的马克思主义浅显易懂,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和青年教师常在他的家中聚会读书。他号召学生走出书斋,到社会大课堂中去,他说:“研究马克思主义,不能光从这些经典著作里去寻求,主要是投身到社会运动中去,做到言行一致”。在他和董必武、陈潭秋的支持下,湖北女师的学生发起学潮运动,将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在湖北传播开来。

李汉俊还投身到工人运动中,带领湖北党组织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在湖北熊熊燃烧。192210月,他与林育南、项英一起发起组织,在武汉成立了工团联合会,不久又成立了湖北省工团联合会,自此,武汉地区的工人运动如火如荼。19231月,他亲自带领进步学生参加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反抗军阀对工会的镇压。

中共三大后,党决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推动国民革命。李汉俊拥护这一方针,于1926年加入了国民党。在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他出任湖北教育厅厅长,并在19272月与郭沫若、章伯钧、周佛海等共同筹备组建了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的前身),为革命培养了一批人才。

李汉俊反对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的独裁政治,在蒋介石擅自宣布迁都南昌后,他与董必武一起发起了“提高党权,反对独裁”的活动。但不幸的是,1927年底,他被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胡宗铎以“赤色分子”的罪名,逮捕杀害,年仅37岁,其尸骨葬于武汉市东湖伏虎山西坡。

李汉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可以说,他开拓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为湖北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做出了莫大的贡献。1952年,毛泽东主席签发烈士证,追认李汉俊为革命烈士——“李汉俊同志在大革命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