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4月)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1-04-30

一、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探究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认为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目标。这既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矛盾变化,也缘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势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包含三层理论内涵,即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简单再生产”还要实现“扩大再生产”,既要关注发展的规模和数量,也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应在保证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有更高的质量追求。为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增强高质量发展意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质量提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高质量运行,最大限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上海理工大学卢岚教授研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及其运作逻辑,认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亟待向社会实践维度拓展,以构建其政治学骨骼,充盈其社会学血脉。作为一种对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理论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已经嵌套在中国社会转型中,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概括力审视时代提出的问题,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把社会转型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并非仅仅对社会转型进行零散的、碎片化的简单陈述,而要对其能否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进行严密的系统性理论诠释与回应;要基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将社会转型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刚性互嵌,探寻它们之间的双向阐释关系,以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中央财经大学王苗博士研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建构,认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存在理论定位不清、以局部代替整体、各理论形态之间相互割裂以及中介系统空场等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究中呈现出笼统化、离散化、套用化等问题,没有形成专属性系统化的结构体系。为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需要立足网络实践活动的基本形态与基本进程,建构以宏观层面的理论视域为基础,以中观层面的中介系统为机理,以微观层面的实践依据为着力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结构体系,进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论述了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力的核心,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体现了强大的凝聚力,根本在于树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之魂,是团结全党全国人民的凝聚力的核心。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之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根本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钙”,奠立了党的精神支柱,砥砺了党的坚强意志,铸就了党的铁的纪律,成为党的凝聚力形成的中流砥柱。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进一步坚定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增强党的凝聚力。

 西安交通大学燕连福教授等论述了脱贫攻坚精神的形成基础、核心内涵,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这一伟大精神源于中华民族精神、源于党的初心和使命、源于社会主义本质、源于中国脱贫攻坚实践。这一伟大精神体现了“上下同心”的团结精神、“尽锐出战”的担当精神、“精准务实”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的决胜精神、“不负人民”的为民精神。

 北京外国语大学李朝伟博士论述了“中国梦”的三重伦理意蕴,指出“中国梦”是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社会发展状态的积极描绘,它具有相互联系的三重伦理意蕴:反思性、现实性和未来性。首先, “中国梦”具有反思的伦理意义,它参照当下发展实践的局限性,通过对未来理想生活的追求,指引其改进方向和现实活动。其次, “中国梦”是在现实发展的基础上对自己生存、生活状态的理想性期望,它的主体是中华民族,起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人民的现实生活。再次, “中国梦”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它能够先行进入未来,构建理想生活的基本原则,引领当前中国的发展实践。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梅萍教授研究了健康生活情趣培养问题,提出健康的生活情趣在展现个人美好的价值追求和豁达的人生态度的同时,也促使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从而成为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生命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了生命的重要,也凸显了生活情趣教育在生命美育中的重要地位。可见,健康的生活情趣既是让教育回归本位、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需要,也是构筑美好精神生活、提振精神风貌的迫切需要。健康生活情趣培养要立足于生命存在和现实生活,通过知识涵养、价值导引、艺术熏陶、健康休闲等方式,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大学生珍爱生命、充盈生命,实现生命的美好。

 北京师范大学朱宏强博士等研究了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培育路径,提出集体主义精神作为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品格,在新时代仍然是指导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关键力量。集体主义精神培育既离不开正确教育内容的引领,包括彰显集体主义精神的党的奋斗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共同理想,也需要引领青少年在个人与集体关系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抗疫斗争等实践参与中体悟养成,还需要完善集体主义精神培育的保障体系,从教学体系、环境氛围、评价导向等方面保障集体主义精神培育的顺利开展。

 西南大学罗亮老师研究了人工智能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时代价值与实践策略,提出人工智能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环境约束变量,也是创新进程的驱动性因素。人工智能驱动助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态势呈现为决策科学性、管理个性化、实施精细化、评估实效性增强。人工智能驱动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面临数字鸿沟、隐私侵犯、刻板效应等挑战,需要强化人工智能发展价值引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人工智能素养,构建人工智能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多方协同。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