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问题(3月)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1-03-31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

武汉大学沈壮海等探究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问题,指出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使命,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质量、效益等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理念导向、过程导向和效果导向的有机统一,体现的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由“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新命题,回应的是有效供给不足、需求日益强劲、供需连接不畅的新矛盾。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以效率、效益、效期为出发点,以创新、协同、精准、开放、高效为关键词,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人民中心、问题导向,凝聚质量、动力、效率变革的强大合力,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回应现实、应对挑战的高质量解题能力。

河海大学孙其昂勘察了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基础,指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基础”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基础,应作为普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起点。这是提出勘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基础的重要原由。对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基础、实践基础、外部基础展开系统勘察,可以将今天研究与学科设立之初研究连接起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历史整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在勘察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研究,可以培养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年轻学者的学术成长。勘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基础,要运用科学方法论及方法。这主要有回到历史起点、向后思维的方法,运用整体与个别相结合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浙江大学代玉启等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态及优化理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态包括基础性形态和拓展性形态。以宣传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内核衍生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态的总和构成基础性形态,并表征出时间与空间耦合、现实与虚拟交融、显性与隐性交叠的时代特性。从广义来看,所有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的事业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延伸,它们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性形态的有效延展,构成拓展性形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态,需要革新工作形态的范围、拓展工作要素的视野、健全工作运行的机制。 

二、疫情防控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武汉大学彭启智探讨了重大疫情应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指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主旋律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素养培育、鉴别能力提升、心理素质增强等方面,表现出理论性与实践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灌输性与渗透性、时效性与长效性等四个相统一的特点。实现重大疫情应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要做到强化思想宣传与树立榜样示范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突出严格管控与做好人文关怀相结合、做好信息公开与加强舆情引导相结合、确保快速反应与形成长效机制相结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张扬金等研究了疫情防控中思想政治再教育理念践履问题,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育人为根本任务,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素深入人心、促其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要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本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科书,其展现的爱国、责任、信念、法治等精神品质事实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实践履;它在激励人们奋勇战“疫”的同时,自身意涵也在战“疫”实践中得到不断诠释与升华。结合现实,推动疫情防控中思想政治再教育,需要从构建协同再教育机制、挖掘疫情思政资源、释放榜样效应、线上线下再教育方式相结合等方面努力。

湖南财政金融学院张本青等研讨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策略,提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敌对意识形态对我国网络议程设置的重要靶向,它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对其进行有效防范和化解重要且紧迫,这就需要以“三结合”实现安全风险监测科学化,以“三注重”提高安全风险预警精准度,以“三统一”增强安全风险处置实效性。 

三、爱国主义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余玉花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部署中包括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法治保障。用法治来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意味着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制度化的轨道。法治对爱国主义教育保障的首要之点就是要建制立规,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法律或法规制度。从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可行性原则出发,要形成立体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立法体系,以法律法规制度化的形式强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执法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是政府行政部门依法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政府执法管理应当以排除妨碍爱国主义教育的诸种问题、积极促进爱国主义教育为法律责任,做到依法管理、知法管理、优化执法管理,实现最大程度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执法保障。

北京师范大学温静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在五四青年节前后发表重要讲话,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方案,以历史文化积淀精神追求,形塑青年爱国记忆;以复兴梦想引领时代新人,明晰青年爱国主题;以意识形态彰显政治底色,揭示青年爱国本质;以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引导青年爱国实践;以国际视野塑造大国心态,涵养青年爱国胸怀。习近平总书记五四系列讲话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是推动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

山东科技大学王新亮认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时代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品质和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热爱祖国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本质上的内在统一性。中国疫情防控的伟大实践蕴涵着党的领导、人民至上、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集中彰显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最显著特征和最深沉价值,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本质内在统一性的现实确证。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朱宏强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是体现学科发展成果、提升教育质量层次、落实育人使命任务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学生、供给和环境等多重维度交织影响的产物。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要抓住学生参与这个行动前提,构建教育要素准备与学生接受获得的结合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贯通提升获得感的有效路径。

河海大学刘兴平等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出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其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情感层面、思想层面以及行为层面的获得。文章认为,可以通过优化教育内容、更新教育话语、活化教育方式以及完善课堂教学等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程玉莲指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主要包括参与、需求、认同、满足几个构成要素,目前阻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瓶颈有反应—反馈不畅通、被动获得向主动获得的梗阻未破解、情感触发与技术深层融合未形成、教育资源分布与大学生参与习惯及规律未契合等方面。为此,应驱动大学生网络愿望意见表达、触发大学生情感认同、建构及时反馈机制、促进教育技术引进与创新等,旨在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提供关键路径。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

福建师范大学苏振芳认为铸魂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正确的价值导向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武汉大学佘双好等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价的特点及改革路径,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价是对其作为一类课程或某门具体课程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估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以显性方式直接设立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更为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和价值性、多重教育过程特性、实践指向性、鲜明导向性等特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目前还存在课程评价范围局限于教学评价、评价目标偏重总结性评价、评价主体相对单一、评价标准相对模糊以及评价方法相对简单等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价改革和发展应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原则,更新课程评价观念,强化过程评价,突出评价主体作用,倡导多元评价,推进课程评价改革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汪廷友提出上好思政课要打好“组合拳”,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为教师上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政课要想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在真信和真情中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在直面和分析问题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在创新教学内容方式中增加思政课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