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绍江、介江岭博士应邀参加武汉大学“高校青年教师圆桌谈”活动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18-05-02

                                                  通讯员   谭绍江

为探讨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如何用好课堂主渠道来“立德树人”的时代命题,429日晚,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高校青年教师圆桌谈”活动。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十多所省内外高校的二十多位青年教师、辅导员和三十多名武汉大学本科生与会。我院谭绍江和介江岭两位博士受邀与会。

本次活动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世锋博士主持,以“教学的理想与理想的教学”为主题,分为“情怀与现实:认真教学是否值得”和“拥抱还是拒斥:新媒体教学中的技与道”两个话题展开。活动采取开放式的“圆桌会议”方式,打破师生的身份界限,让参与者都可以自由、充分地提问、发言。关于第一个话题,与会师生充分交流,基本认同“认真教学”对于“教学”本身、对于教师成长和对于学生收获而言,都是非常值得的。同时,大家也认为,囿于当前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缺陷,“认真教学”对于教师们职称晋升和经济收入来讲,就有一定程度的“不值得”问题。一些专业课教师非常尖锐地指出,从提升科研水平来讲,“教学相长”就是一道伪命题。在高校不改变“重科研(包括重教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之前,教学不会得到大多数老师的重视。也有老师指出,目前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工作量过大,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教学投入“是否值得”的问题,拼命投入也只能完成基本任务。关于第二个话题,师生们也阐述了多元化观点。部分师生认为,未来社会是一个“技术至上”的社会,高校教师如果不尽力拥抱新媒体,将存在着被抛弃甚至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问题。更多老师则表示了对“技术至上”的反对。他们强调,教学作为一门流传数千年的技艺,不仅是一项简单的人类活动,更包含着深邃的思想传承、艺术表达等人类本质,非常需要“在场”的氛围。人与人的现场交流永远是教学真正之大“道”。对于新媒体等技术不是一个“拒斥还是拥抱”的问题,而是为我所用的问题。只要有助于加强教学之“道”的技术就应当采用,同时对之保持一定限度,不能让技术本身“喧宾夺主”。

整个活动从夕阳西下持续到夜深人静,师生们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中不设拘束、畅所欲言,呈现一种意犹未尽、欲罢不能的热烈状况。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和各种思考深深印入大家的脑海,成为青年教师们干好本职工作,助推人生提升的深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