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培训之二(2015年7月13日)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16-01-11

涂爱荣

今天扎扎实实听了一整天的课,上午三个多小时,下午三个多小时,虽然有点累,但很值得。一天下来,的确受益匪浅。上午,由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邹德文教授给我们详细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重要论述。”诸多学者将我们党的发展战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一”即一个梦,中国梦;“二”即两个百年,建党一百年时的目标和建国一百年时的目标;“三”即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即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五”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可谓精准!下午由党史研究室方城教授作主题为“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的形成与坚持”的报告。

可以说,两个专题,仅从题目来看,似乎并无多少新意,但两位专家的内容全面、理论联系实际的解读却让我们有耳目一新之感受,对一些观点深入细致的条分缕析,让我们有醍醐灌顶之认识。这些理论本身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他们授课的新颖视角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与逻辑,坚定的政治立场,更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借鉴和学习。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每一个都是一个独立的重大理论问题,同时彼此又相辅相成。邹教授主要分三部分来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问题,一是它的形成过程和重大意义,二是它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领域,三是它的理论特色和贯彻落实。正如邹教授所言:“如果我们把当代中国比喻为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大鹏所要飞去的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则是大鹏的两只翅膀,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大鹏的头,是灵魂。如果我们把‘四个全面’比喻为高速行进的一个列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我们这个列车所前进的方向和我们所到达的目的地,当然这个目的地第一站是一个基础,前面还要继续往前走,这个目的地是我们讲的到2020年国民经济发社会发展的目标,或者到建党100年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这个列车的发动机,全面依法治国是这个列车的铁轨、安全阀或制动器,全面从严治党是这个列车的车头和导向仪。”当今中国犹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的一艘大船,船上载着13亿多人,它不仅要躲避海底的暗礁、抵御海浪的迫击,而且还要抗拒来自天空的乌云、风暴,要把稳舵,使之平稳航行,需要极大的智慧和远见。“四个全面”正是我们党高瞻远瞩的一项重大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远见卓识。贯彻落实“四个全面”,你、我、他,人人有责,即使我们的能力不足以为之添砖加瓦,至少我们不应该去挖墙角,去冷嘲热讽。坐而论道总比起而行之更加容易,当我们看到、听到那些与“四个全面”背道而驰的事情和现象时,与其愤愤不平地指责、发牢骚,不如付出行动,主动担当。古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虽不“达”,但同样可以拥有“兼济天下”的胸怀;我们虽不“穷”,也同样应该具有“独善其身”的自律。“四个全面”贯彻落实了,我们“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就得以实现!

关于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问题,方城教授用了“应运而生”和“实至名归”两个颇具新意的标题,在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着重向我们解答了“为什么历史一次次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个问题。他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划分成三个30年,在讲到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30年出现的失误的时候,他给我们深入剖析这些失误产生的背景,并且说明为什么对于这部分他要做出如此细致的分析,是基于他对于目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老拿这30年中国共产党出现的失误大做文章,从而给中国共产党抹黑这种现象的忧虑。同时他指出当前出现的新历史虚无主义的集中表现:不断炒作我党在探索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正常的党内思想斗争,把党史说成“阴谋史”;无限放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在探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所走弯路和所犯错误,把新中国的历史说成“苦难史”;极力抹黑革命领袖,对历史英雄人物进行翻案式“重新评价”;无视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成就,不看主流、大势,只抓支流、末节,质疑党的执政能力,否定党的领导地位。而且,这种新历史虚无主义在传播方式上也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在传播手段上,更加注重新媒体,一些聚焦历史话题的微博客、网络大V,以及某些公共微信平台或个人微信,已经成为歪曲历史甚至编造历史的主要推手,也使得一部分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集散地;在传播内容上,更加注重碎片化,有的断章取义,有的伪造历史事件,有的把一些历史事件不顾前因后果地任意剪裁,特别是充分利用微博内容短小精悍亲民的特点,用小细节小故事来剪裁歪曲大历史,非常容易迷惑读者;在传播形式上,更加注重隐蔽化,常常戴着学术研究、理论创新的面具,掩饰它的政治意图和意识形态色彩;利用符合大众心理和娱乐习惯的文化消费形式,把核心观点转化为夺人眼球的通俗文字或感性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对于这些,他深表忧虑!作为高校教师,我也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是啊!我们的大学生每天打开手机、电脑,铺天盖地的信息,正面的、负面的,甚至反动的,一起向我们尚未成熟、缺乏鉴别力的年轻人潮涌而来,的确有的大学生通过媒体容易接受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一叶障目,久而久之,甚至成为“愤青”。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各行各业的中坚,也是未来中国这艘大船的掌舵人,他们今天在大学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他们今天在大学里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直接决定我们国家未来的价值走向,甚至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世界局势变幻莫测,各种思想的交流、交锋、交融也是错综复杂,苏联的前车之鉴警示着我们:帮助大学生们擦亮眼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必须负起社会责任、历史责任,占领大学课堂主阵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坚决抵御新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学生的腐蚀。尤其对于那些思想偏激的大学生和内心充满负能量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耐心细致地教会他们如何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客观看待中国的社会现实问题,决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更不能与他们一道当“老愤青”!一个价值观扭曲的老师在课堂上宣传负面的东西,其煽动性更强,更会为大学生不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推波助澜,后果更严重!“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当我们站在了大学这个神圣的讲台,我们就必须做有学术良知的知识分子,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内心的、有责任、有担当的传道、授业、解惑者!